“十三五”期间,是我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挖掘秸秆资源潜力,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5〕2651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基础与潜力
秸秆资源总体情况。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产生秸秆的大省。全省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48亿亩,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7%,油料产量占全国的6%以上。到2015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4641.09万吨左右,约占全国的4.46%。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约为3629.46万吨,约占全国的4.03%,秸秆资源丰富且产生量趋于稳定。
秸秆资源种类分布。全省秸秆资源总量约4641.09万吨,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薯类秸秆为主,少量豆类、其他谷物、花生、棉花秸秆。其中,水稻秸秆约1638.08万吨,占总量的35.3%;玉米秸秆约1057.70万吨,占总量的22.8%;小麦秸秆约572.50万吨,占总量的12.3%;薯类406.97万吨,占总量的8.8%;油菜秸秆563.73万吨,占总量的12.1%;其他谷物169.99,占总量的3.7%;豆类126.57万吨,占总量的2.7%;花生96.99万吨,占总量的2.1%;棉花8.56万吨,占总量的0.20%。
秸秆资源区域分布。全省秸秆资源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川东北和川南丘陵区域,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区域秸秆资源较少。成都平原地区秸秆资源年总量达1482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31.9%,秸秆资源种类以玉米、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川南地区秸秆资源年总量达1130.50万吨,占24.4%,秸秆种类以玉米、小麦、水稻、其他谷物、油菜、薯类为主;川东北地区秸秆资源年总量达1720.59万吨,占37.1%,秸秆种类以玉米、小麦、水稻、薯类、油菜、花生为主。攀西地区秸秆资源年总量239.86万吨,占5.2%,秸秆种类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川西高原秸秆资源年总量68.16万吨,仅占1.4%,秸秆种类以油菜、小麦、薯类为主。
秸秆资源种类利用情况。总体来看,我省水稻、小麦、玉米等5种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2015年,我省水稻秸秆利用率达到92.43%,玉米、小麦等秸秆的利用率也在80%以上。而油菜、薯类、豆类等秸秆综合利用率则相对较低。
第二节 进展与成效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2008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总量为405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不足40%。经过近几年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2015年全省秸秆理论总量为4641.0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1.3%,高于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水平1.2个百分点。成都、德阳、绵阳等重点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率更是显著高于全省水平,达90%以上。
秸秆综合利用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我省秸秆利用方式已从主要用于生活燃烧能源和牲畜饲料,扩展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能源等领域,基本形成了“五化”综合利用格局。一是秸秆肥料化利用。2015年,全省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约1594.74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的43.94%,主要是秸秆还田,年还田秸秆约1448.9万吨;少量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其中规模化有机肥企业35家,年产有机肥139.3万吨,年利用秸秆70万吨。
tg: 太阳能控制器 光伏控制器 纯正弦波逆变器 太阳能逆变器 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太阳能路灯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