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开始的10年电力改革期间,全国电价平均上涨30%至40%。李河君将水电站称为“印钞机”,一旦干起来,原材料成本是零,不管礼拜六、礼拜天,天天都有非常稳定的现金流。不过,像金安桥这种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自汉能之后,在民营企业中也未见来者。
因此,“任性”的有钱人李河君才有资本开始他的第二次冒险——投资百亿美元进军薄膜太阳能。这一选择也并非头脑一热,李河君回忆,2006年的时候,太阳能的发电成本还是每度电3-4元,业内很多人判断,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到1元以下要30年,降到5毛左右需要50年,然而在短短3年时间里,这一点就变成了现实。
仔细想想,做薄膜和水电站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清洁能源,同是成本高而短期难有收益的项目。因此在当时,也受到了公司内外的反对。原因也很好理解:即使什么都不做,每天就有超过1000万元的净现金流,为什么要投到一个巨大又前景未知的产业中?
尽管不能完全理解李河君又一次“费力不讨好”的选择,许多汉能人还是义无反顾地跟着他做了。“我都没想这个事情对不对。”一位汉能高管回忆起公司刚开始做薄膜时的心路历程,如此说道。
“不是先驱,就是先烈。”有人如此评价汉能在薄膜太阳能领域的探索。但李河君并不想做先烈,相反,他还十分“鸡贼”地将在光伏低谷期倒下的“先烈们”收集在一起,打造了一条薄膜太阳能的全产业链。
其中就包括曾经将他拒之门外的MiaSolé。早在2011年,李河君就曾慕名去美国拜访这家光伏企业巨头,却遭到了冷落和拒绝。峰回路转,一年后,陷入财务危机的MiaSolé正在出售的消息传到李河君耳朵里。这一次,他没有错过,获得了全球转换率最高的铜铟镓硒技术,以及实现这个技术的整体团队。
“MiaSolé之所以肯卖给汉能,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技术只有李河君有机会做成功。李河君从一开始就坚信薄膜太阳能一定可以成为未来主要的能源,而不是补充能源。这几年做下来,大家相信他是坚定不移地在投薄膜,把汉能做成业界的旗帜,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加入汉能,也是这些公司能够顺利并购成功,同时并购完成后,主要骨干还待在汉能的主要原因。”汉能薄膜发电高级副总裁徐晓华称。Solibro、MiaSolé和GSE都致力于铜铟镓硒技术,在被汉能收购之前,他们的技术互相保密;而在并购之后,专利的壁垒已经被打破,汉能之所以保持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是基于这个彼此互通的产业链。
tg: 太阳能控制器 光伏控制器 纯正弦波逆变器 太阳能逆变器 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太阳能路灯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