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受政策导向较为敏感,各环节生产安排主要由下游需求向上游传导。因此从产业链来看,光伏电站需求持续增长,逐步向上游传导带动全球硅料硅片和电池组件产能产量的大幅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多晶硅和硅片的产量分别为17万吨和62GW,同比分别增长17%和44%。同期,电池和组件产量分别为51GW和53GW,同比分别增长约50%和43%。2017年1—8月,电池和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约39%和34%,但由于产品价格下降,出口额合计同比下降至80亿元左右,其中对印度出口占比最高,为28.3%。就整个行业而言,弃光限电问题、政府补贴拖欠问题以及融资难度大等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是弃光限电问题。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要求下,光伏建设需求逐步增长,同时受电价下调影响,“6˙30”抢装潮明显,导致中国光伏装机增长快。但大型地面电站主要建设在西北地区,当地消纳能力有限,且远距离输配电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导致电力供需在光照资源丰富地区内部及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地区之间的不平衡,进而造成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
联合资信2017光伏发电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西北地区弃光电量70.42亿千瓦时,弃光率19.81%。其中,新疆和甘肃弃光率均超过30%。此外,新疆、甘肃等部分地区地方政府表示,受地方实际条件限制,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政策短期内落实情况不容乐观,2016年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多个地区均没有达到要求,其中,新疆和甘肃实际利用小时数与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偏差超过350小时。
其次是政府补贴拖欠问题。光伏行业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幼稚期,技术不够完善,度电成本高,行业驱动主要来自政府补贴;(2)成长期,产业资本瞄准补贴和优惠政策逐步涉足光伏投资,行业对补贴依赖度下降,度电成本下降,但仍无法和火电成本相比,企业盈利来源仍依赖政府补贴;(3)高速成长期,受益于技术创新,度电成本逐步与火电相当,行业由产业资本主导,实现平价上网,行业收益不再依赖补贴。中国光伏发电起步较晚,目前投资光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补贴。一方面,由于光伏装机规模增长快,可再生能源补贴无法应收尽收;另一方面,补贴发放程序过于复杂,导致光伏发电补贴拖欠问题严重,平均发放周期为2—3年,目前第七批补贴名录正在审批,截止时间为2016年2月底。
2016年初,可再生附加标准调高至1.9分/千瓦时,但整体补贴缺口仍呈现增大趋势,截至201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基金补贴累计缺口已达约600亿元。
2017年2月,《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表明绿色电力证书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开展认购工作,并明确光伏发电企业出售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后,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该政策的实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补贴缺口扩大压力。
tg: 太阳能控制器 光伏控制器 纯正弦波逆变器 太阳能逆变器 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太阳能路灯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