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应用多元化、多样化进一步拓展了光伏市场的空间

 (1)全球能源转型为太阳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在能源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寻找更多种类的能源,保障能源供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但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能源不同。随着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主导能源不断升级。全球能源发展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电气时代的演变过程。20 世纪至今,世界能源供应以化石能源为主。在 2015 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煤碳、核能、水电、可再生能源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分别为 32.94%、 23.85%、 29.21%、4.44%、 6.79%与 2.78%。但化石能源在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能源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此外,随着化石能源储量的逐步降低,全球能源危机也日益逼近。为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取行动,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能源需求的情况下,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因此,调整和改善能源的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低碳或无碳)的应用,实施能源的优化与替代是世界各国都要面对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巴黎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共同促进温室气体排放的减缓,支持可持续发展。美国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在 2005 年基础上减排 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 28%;中国计划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全球能源体系正加快向低碳化转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与常规能源的清洁低碳化将是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 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方向。未来能源需求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增长,化石能源仍将是为世界经济提供动力的主要能量来源,但能源结构将发生转变。可再生能源增长迅速,可再生能源将以年均 6.6%的增长速度致使其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 2015 年的 2.78%升至 2035 年的 9%。
 
一次能源的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各类能源每年需求的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为光伏市场推广成为可能光伏能否获得持续发展、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因素, 就在于能否尽早平价上网,产生与其他类型电力相竞争的市场化竞争力。 光伏发电系统的价格和发电效率是决定发电成本的关键因素。
 
    ①在技术的推动下,光伏电池效率持续提升
 
    系统发电效率影响因素包括了光伏电池组本身的转化效率、 系统使用效率和并入系统电网前的中间损失等等,其中,光伏电池组本身的转化效率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决定光伏电池组转换效率的是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与组件规模迅速扩大,光伏电池制造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品质量位居世界前列,商业化产品效率平均每年提升约 0.3%~0.4%。 2015 年我国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4平均分别达到 19.5%和 18.3%。 国家能源局在2016 年 12 月 30 日公布的《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将推动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电池商业化关键技术之研发与应用,要在 2020 年前将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到 23%以上。
 
    ②光伏发电系统单位建设成本持续下降
 
    光伏电站初始投资大致可分为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配电设备及电缆、电站建设安装等成本,其中光伏组件投资成本占初始投资的 50%~60%。因此,光伏电池组件效率的提升、 制造工艺的进步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都会导致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组件是光伏系统最大的成本,而组件的价格变化取决于硅片价格,硅片价格又取决于其上游原料多晶硅, 多晶硅价格变动对组件乃至光伏系统的价格变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000 年以前,多晶硅价格基本保持在 25 美元/公斤的水平,随着光伏市场的扩容,在 2006 年后价格一度飙升到 400 美元/公斤,这导致了全球上马了大量的多晶硅产能。2011 年后, 多晶硅价格泡沫破裂, 近年来维持在 14-17美元/公斤左右。目前国内多晶硅先进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降至 10 美元/公斤5以下,随着硅烷流化床技术的应用,多晶硅生产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
 
    此外,在光伏产品生产过程中,随着单炉产出的提升、金钢线切割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非硅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因此,近几年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大幅下降。 2010~2015 年,世界光伏组件价格累计下降了 75%~80%6。 2016 年,我国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成本已下降至 2.5 元/瓦7以下。伴随着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持续提升和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 再加上光伏发电装机快速增加产生的规模化效应和光伏发电产业链的逐渐完善等因素, 不仅光伏组件价格下降,逆变器价格也大幅下滑,光伏电站系统成本降至 7 元/瓦8左右,光伏发电成本在“十二五”期间总体降幅超过 60%9。 2016 年,我国资源较好的地区的光伏发电成本已下降至 0.65 元/度10水平,不断逼进平价上网。按照《太阳能“十三五”规划》, 到 2020 年, 中国光伏发电电价水平在 2015 年基础上下降 50%以上,在用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可以预见,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的席位,不但能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有望发展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
 
    (3)光伏发电应用多元化、多样化进一步拓展了光伏市场的空间
 
    目前,我国大型地面电站占据光伏装机总量的 80%以上,但近年来,我国政策在鼓励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积极促进光伏应用不断向其他产业渗透,光伏发电的应用模式因此开始多样化。 现阶段, 我国光伏电站开发呈现与农业、 养殖业、矿业、生态治理相融合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开辟了各种与光伏行业结合应用的新模式。光伏水泵、光伏路灯、光伏树及光伏消费品等光伏应用产品型态逐步多样化。2016 年 12 月 16 日, 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按照“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完善体系”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
 
    ①大力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到 2020年建成 100 个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园区内 80%的新建建筑屋顶、 50%的已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发电。在具备开发条件的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型工矿企业以及商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愿、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屋顶光伏工程。在太阳能资源优良、电网接入消纳条件好的农村地区和小城镇,推进居民屋顶光伏工程,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旧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等统一规划建设屋顶光伏工程,形成若干光伏小镇、光伏新村。
 
    ②拓展“光伏+”综合利用工程
 
    国家鼓励结合荒山荒地和沿海滩涂综合利用、采煤沉陷区等废弃土地治理、设施农业、渔业养殖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光伏+”应用工程,促进光伏发电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通过光伏发电为土地增值利用开拓新途径。探索各类提升农业效益的光伏农业融合发展模式,鼓励结合现代高效农业设施建设光伏电站;在水产养殖条件好的地区,鼓励利用坑塘水面建设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在符合林业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在宜林地、灌木林、稀疏林地合理布局林光互补光伏电站;结合中药材种植、植被保护、生态治理工程,合理配建光伏电站。
 
    ③创新分布式光伏应用模式
 
    国家将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 鼓励光伏发电项目靠近电力负荷建设,接入中低压配电网实现电力就近消纳。各类配电网企业将为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电网运行提供服务,优先消纳分布式光伏发电量,建设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技术支撑系统并组织分布式电力交易。 推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向电力用户市场化售电模式, 向电网企业缴纳的输配电价按照促进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纳的原则合理确定。因此,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将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 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 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光伏发电具有广阔的前景并将最终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
 
    (4)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
 
    ①中国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 2013 年至 2016 年,中国连续四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一, 2016 年新增装机容量 34.54GW,同比增长 126.31%,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市场份额由 2008 年的 0.60%增长到 2016年的 45.65%,累计装机容量在 2016 年末达到 77.42GW,继 2015 年超越德国之后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尽管近年来,为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对光伏企业形成降本增效、降低光伏产品价格的倒逼机制, 国家根据光伏发电发展规模、发电成本变化情况等因素,逐步调减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但在分布式光伏、 “领跑者”计划以及光伏扶贫项目的推动下,中国光伏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17 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 42GW,同比增加近 60%,超过 2016 年全年 34.54GW 的装机量,其中,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量约 15GW,占新增装机量的 37.50%,同比增长幅度在 300%以上。
 
2017 年 1-9 月份全国新增装机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②美国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美国过去几年光伏装机量的大爆发得益于政府、公共事业的需求拉动。尽管进入 2017 年美国市场进入补贴收缩期,而在下半年“201 条款”出台的背景下势必导致美国本土光伏价格走高, 业界普遍的预期是美国光伏市场会经历一个两到三年的供需低潮期。但是根据测算,从 2018 年至 2020 年美国约 52GW 的新装机需求仍然存在,美国市场在中长期看仍有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③日本市场:趋于稳定
 
    福岛核灾难后大多数核电站的关闭导致电力需求量高涨, 而日本政府出台的政策及规划对光伏产业支持力度极大,同时日本银行利息较低、国民环保意识较高,这一系列因素共同推动日本光伏市场高速发展。截至 2016 年末,日本以42.8GW 的规模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太阳能市场,仅次于中国大陆。但由于并网限制与 FIT 的调降的影响,可以预期日本光伏市场将进入萎缩调整期。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张等诸多因素,综合导致成本较高的光伏可再生能源在缺失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在市场需求端回归理性。
 
    ④传统欧洲市场:增长乏力
 
    由于传统欧洲市场出于补贴资金等方面的考虑, 欧洲各国的上网电价补贴下调较为严厉,传统欧洲市场逐渐萎缩,欧洲市场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传统欧洲市场的新增装机量由 2012 年的 16GW 下降至 2016 年的 6.9GW 左右,其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也从 55%下降至 9.2%左右。
 
    ⑤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小而多,印度市场快速崛起
 
    目前新兴市场中,装机规模超过 1GW的国家和地区有 24 个,超过 10MW 规模的国家和地区有 112 个,已经制定光伏政策目标的国家有 176 个。光伏系统装机成本快速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条件开发光伏发电,新兴市场将是接下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的主要动力之一。新兴市场中,印度市场快速崛起。为了改善严峻的电力短缺形势,缓解来自国际社会的节能减排的压力和治理国内严重的空气污染,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印度的太阳能市场的需求潜力非常巨大。印度的光伏累积装机量在 2016 年底已正式超过 9GW。位于印度目前世界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 Rewa Ultra Mega Solar Project 也通过竞标并预计在2018 年开始运转。考虑未来一到两年内美国政策不利于光伏快速发展、日本 FIT持续下调对日本本土光伏需求的抑制作用, 都让需求强劲成长中的印度有望取代日本成为需求第三大国。综上分析可见,全球光伏市场正在去中心化,一个市场的波动或许对光伏产业链造成一些波动,但已经远不能造成寒冬式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开始投资光伏,行业正在逐渐摆脱补贴,依靠市场驱动力增长。预计到 2020 年,中国、美国、印度以及全球新增装机将达到 75GW、 22GW、 25GW、 151GW;国内复合增长率达到 21.43%,全球复合增长率达到 18.42%。
 
2017-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预测(GW)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 “抢装潮”之后光伏装机情况
 
    发展改革委员会于 2016 年 12 月发布《关于调整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16〕 2729 号),明确分资源区降低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三类资源区标杆电价下调 0.13-0.15 元/KWh 不等,而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则不作调整,维持 0.42 元/KWh 的标准,具体情况如下:
 
类型
地区
标杆上网电价
各资源区所包括的地区
上网标杆电价
I 类资源区
0.65
宁夏,青海海西,甘肃嘉峪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昌,新疆哈密、塔城、阿勒泰、克拉玛依,内蒙古除赤峰、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以外地区
II 类资源区
0.75
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云南,内蒙古赤峰、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河北承德、张家口、唐山、秦皇岛,山西大同、朔州、忻州、阳泉,陕西榆林、延安,青海、甘肃、新疆除Ⅰ 类外其他地区
III 类资源区
0.85
除Ⅰ 类、 Ⅱ 类资源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分布式光伏电价补贴
-
0.42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 年“630 抢装潮”之后,虽然下游市场装机需求有所放缓,但由于分布式在电价、补贴和弃光率相比地面式电站具有突出优势,很多企业都把分布式作为未来的战略重点,特别是在光伏地方补贴力度大的中东部地区,企业抢占屋顶资源布局分布式光伏电站。 2016 年 8 月后,分布式电站的装机占比开始加速扩大。2016 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 34.54GW,同比增长 128%,其中,分布式装机容量 10.32GW,同比增长 204%。2016 年 12 月,国家下调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但在“领跑者”计划、光伏扶贫项目以及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带动下,我国光伏市场下游需求并没有下滑,反而装机热情高涨。 2017 年 1-9 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 43GW,同比增长65%, 其中, 集中式光伏电站 27.70GW, 同比增长 3%; 分布式光伏电站 15.30GW,同比增长 400%。预计 2017 年全年光伏装机有望达到 50GW 的新高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 30GW,分布式光伏电站 20GW。光伏系统装机成本快速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条件开发光伏发电,因此,不仅国内光伏发电投资热情高涨,在美国、印度以及光伏新兴市场,下游装机市场需求也同样火爆。预计 2017 年美国、印度将达到 18GW、 8GW 装机量。而全球新兴光伏市场的增速亦不容小觑,目前新兴市场中,装机规模超过 1GW 的国家和地区有 24 个,超过 10MW 规模的国家和地区有 112 个,已经制定光伏政策目标的国家有 176 个。新兴市场将是接下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的主要动力。由上可见,尽管目前主流的光伏成熟国家,如中国、德国、美国、日本都不约而同的降低了光伏发电的补贴力度, 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光伏发电市场竞争力,各国政府对光伏发电仍持扶持的态度,并出台不同的激励计划。而新兴市场的光伏产业则因为处于发展初期,装机容量较小,国家为推动光伏发展制定了优厚的政策扶持。因此,一方面,国内光伏市场在“领跑者”计划、光伏扶贫项目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拉动下,下游装机需求依然强劲,加上印度、南非等新兴光伏市场的兴起,一个“去中心化”,成熟稳健、快速增长、新兴潜力结合的多元化全球光伏市场正在形成;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我国光伏产品不断提效降本,我国光伏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光伏产业受光伏政策驱动以及贸易摩擦导致的大起大落减少,开始真正向高成长性行业切换。未来,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光伏产品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光伏发电对度电补贴的依赖越来越小,受政策、指标的约束越来越小,直至光伏发电能够实现平价上网, 光伏发电不但能替代部分常规能源, 而且有望发展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光伏市场容量将不可估量。综上, 光伏行业不存在已发生或者将发生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及成长性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变化。